笔杆子素材库 导航

在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笔杆子素材库 2025-09-10

同志们:

在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

新时代的干部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的要求落实到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即干部的行为规范要求,这也是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公务员考核规定》第35条明确:“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重点考核素质和工作实绩。”新时代细化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落实素质考核。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2x年全市干部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专题辅导,希望通过此次研讨,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干部的素质,推动我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时代背景

考核是导向,也是“指挥棒”。中国属性要求必须重视建设,建设落地见效的有效抓手是干部的素质考核。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赖于素质考核的引领、规范和约束。

(一)中国属性决定了重视素质考核

中国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马克思主义政突出的‘性’是塑造‘定力’的关键,更意味着中国始终旗帜鲜明讲”。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仍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始终保持定力。从政的自我建设来看,个体员的品质塑造是保持的先进性,确保一个政定力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方面的定力塑造要求,必然要体现在干部管理工作中。检验干部是否保持定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干部考核工作中强调干部的素质评价。因此,新时代干部考核强调素质标准,是中国全面从严治、保持政定力的必然要求。

(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强调素质考核

报告中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素质”第一位就是素质要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必须以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建设摆在首位。201x年,《关于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意见》,强调把标准和要求贯穿融入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经验教训也表明,干部队伍的素质是确保公务员制度实现引领的根本因素。考核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素质考核是贯彻落实标准和要求的有力抓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必然要求进行素质考核。

(三)解决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亟须素质考核

20xx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到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纪律和规矩时谈到“七个有之”,直面这些问题,需要全面加强和规范生活,严明纪律,提高干部素质。

干部素质考核是“指挥棒”,素质考核的指标表明了干部需要遵守的纪律。干部素质考核是风向标,素质考核结果的运用有助于形成鲜明的导向,促进干部提高站位,把准方向,坚定立场,明确态度,严守纪律,培养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

二、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理论逻辑

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理论逻辑重点回答的是“考核什么”的基本问题。首先,进行考核的前提是素质可以被清晰界定,即需要明确素质是什么。,考核体现的是具体发展阶段对干部的不同要求,其重点是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明确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素质评价标准是什么。最后,任何考核都要落脚到具体的考核指标上,即需要明确素质考核的指标是什么。

(一)素质内涵的相关界定

的报告来看,“素质”的提法主要出现在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中,通常采用列举法来说明素质的内容。比如,1992年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出对政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表述为“通过学,使广大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201x年报告强调,“突出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权威、全面贯彻执行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从法律法规来看,“素质”的提法主要出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通常采用分解评价维度的方式来阐释素质。比如,1998年的《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用的是“思想素质”,包括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方向和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品德和道德品质四个方面。再如,201x年的《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27条明确,“突出标准,注重了解理论学情况,深入考察忠诚、定力、担当、能力、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从研究成果来看,既有研究中关于“素质”的界定既包括概念界定的思路总结,也包括具体的概念界定。比如,有学者查阅了近三十年发表的论文与近十年的《组工通讯》,总结了关于素质定义的两种思路:“一种是将素质等同于‘思想素质’,仅关注思想观念,以诠释性定义把素质的内涵解释为一种认知、态度和理想价值观的综合。另一种是将素质作为传统干部考评内容‘德能勤绩’中‘德’的一部分,通过描述性定义来解释与品德交叉部分中的素质结构。”还有学者认为:“素质作为从事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要件,就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对其心理、行为具有稳定作用的内在品质,是人在方向、立场、信仰、态度及相关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性体现。”

(二)干部素质评价标准的演变

素质概念的内涵随着不同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素质这一概念在‘干部素质’‘德才兼备’等概念中演变产生,其中‘标准’是贯穿的发展的主心骨,‘群众路线’是不变的宗旨”。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干部考核工作涉及到的主要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梳理干部素质评价标准发展变迁的逻辑。

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干部审查涉及的“素质”,强调的是面貌、立场,以审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1955年8月,组织部向报告,建议将审查干部的目的改为“审查干部的目的是为了在上弄清每个干部的面目,清除混入政机关内的一切反革命分子及各种坏分子,以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和便于正确地使用干部”。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素质考核,主要是通过审查区分不同人员的立场,尤其是清除上的反革命分子。

其二,1979年干部考核制度实行以后,素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德”的考核中。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明确,“考德,是考核干部的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遵守纪国法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热爱祖国,努力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素质考核,主要从立场的角度来考核。

其三,20xx年,《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地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出台,进一步细化素质考核的内容。“一意见”明确以“性”作为“德”的核心内容,同时将“德”细分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三办法”针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别设置了“德”的考核内容,三者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地方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考核中有理论素养的维度,考察善于学、战略思维、把握大局、政策水平等情况。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考核中有大局意识的维度,考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协作以及在关键工作中、关键时刻的表现等”。

其四,201x年《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将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干部考核的考核属性。素质的具体考核内容同样放在“德”的考核标准下,但有别于20xx年“一意见”中的三分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修养),其细分为品质和道德品行。实际上就是把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并入到品质的考核中,且细化了相关要求。比如,要了解“坚定理想信念、对忠诚、尊崇章、遵守纪律和规矩,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等情况”。

(三)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指标的提炼

以《著作选读》中关于素质考核的论述为依据,参照的报告、法律法规、理论研究对素质的描述,结合实践中对素质考核的有益经验,可以将新时代素质考核的指标总结提炼如下: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担当、能力、定力和自律。每一个二级指标都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阐释,每一个三级指标都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化和具体做法的明确。以一级指标“担当”为例。对“担当”的论述包括,“全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性锻炼,不断提高觉悟和能力,把对忠诚、为分忧、为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担当,永葆本色”等。由于为分忧、为尽职属于同一个维度,基于此,“担当”下设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对忠诚,为分忧、为尽职,为民造福。如何衡量对忠诚?对忠诚就要对的信仰、的组织、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具体且无条件的忠诚。

三、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时代逻辑阐释了新时代加强干部素质考核的背景,新时代干部素质理论逻辑阐释了具体需要考核的指标维度,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的实践逻辑则揭示如何考准考实,以便准确评估干部的素质,实现素质考核的目标。由于素质具有隐蔽性和变动性,较难观察,且具有内在性,难以从行为表现上直接进行判断。因此,实现素质考核的目标有赖于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考核方法。完善干部素质考核制度供给有助于解决考核标准界定难的问题,细化考核方式有助于解决精准研判难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有助于解决结果转化难的问题。

(一)完善干部素质考核的制度体系

第一,整体性阐释素质。尽管的文件、法律法规中涉及有素质的说明,但局限于对素质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的规定,缺乏对素质的全方位、整体性的阐释。具体来说,素质涉及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和评估。比如,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领导干部素质考察办法》,具体从忠诚、定力、担当、能力、自律5个方面,考察“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是否敢抓敢管、较真碰硬”等16个“是否”情况等。这些措施使得素质考察具体化、鲜明化,更好落实,同时也增强了素质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制度供给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素质的定义和评估标准,要求各地进行干部素质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整体性阐释素质的具体内涵和外延。

第二,跟进式研判素质。素质评估标准和制度供给应全面体现时代要求,需要跟进式研判素质。具体来说,需要及时对素质评估标准进行更新和修订,加强对新时代干部的素质要求的研究和探索,以确保素质考核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比如,四川省广元市每半年对全市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素质档案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在换届后市级部门班子综合分析研判中,有3名干部因存在苗头性问题被纳入谈话提醒范围。这些举措充分运用了素质评估中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跟进式研判干部素质表现,注重素质与工作实绩的有机结合,避免了过于片面和狭隘的素质评估。

第三,总结式推广实践经验。一方面借助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在素质考核方面的实践经验。比如,员网持续推送各地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的经验做法,这为其他地区和部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要注重跨区域、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各地各部门可以通过组织交流研讨会、开展素质考核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跨区域、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借鉴和学其他地区和部门的成功经验,推动干部素质考核工作的全面发展。比如,中组部举办干部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素质考核专家和干部代表,分享经验和探讨问题,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抓好干部素质考核工作,“引导各级干部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细化干部素质考核的方式

第一,细化落实分类考核。细化的干部素质考核方式,合理设置个性化指标,由单角度向多维度转变,把素质考核的功夫下在平时,抓在经常。比如,202x年湖南省修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考察办法》,区分市、县、乡不同层级,区分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园区等不同类型,区分政正职、副职、内设机构以及不同系列岗位类别开展考察,分级分类制定考察内容和评价指标,防止“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细化落实分类考核应当根据单位性质、干部层级、身份、岗位不同,差异化设置考察指标,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再比如,对于高层领导干部,可以注重考察其战略规划、组织协调、政策制定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于中层干部,则可以注重考察其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于基层干部,则可以注重考察其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第二,推广运用近距离考核。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要强化分类考核”,“对干部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这一重要论述为科学考察识别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近距离考核干部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些地方将近距离考核作为素质考核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日常考核、分类考核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的思想表现、工作、服务群众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对干部的素质进行全面、深入、具体的考察。通过推广运用近距离考核,在考核中找准近距离考核干部的“视角”,既全方位考察,也透视性考察,确保素质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第三,注重普及全面考核。指出,“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一些地方注重全面考核,通过多种考核手段和方法,对干部的素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地考核,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比如,深圳推行“按事索人”识别选用干部;“分类知事”,建立多维度干部考察坐标系;“序事论岗”,构建立体化干部岗位模型;“由事识人”,打造全方位干部“全息图”;“能岗匹配”,构建全链条干部选任机制。普及全面考核,对干部的素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考核。构建全面考核干部的指标体系,既要考核发展任务,又要考核制度执行;既要考核干部的“显绩”,又要考核“潜绩”;既要关注短期效果,又要关注长期效应。

(三)激发干部素质提升的内生动力

第一,素质考核应该强化整改,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素质考核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运用考核结果来激发干部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并通过导向作用来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在考核结果出来后,应该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整改,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班子和干部进行问责和督促整改。

第二,素质考核应该严把关口,坚持把标准作为“硬杠杠”,强化选人用人把关,上有问题的人,能力再强也不能用,坚决把“两面人”挡在门外。

第三,素质考核应该导向鲜明,突出标准选人用人,着力把素质过硬、业绩突出、一贯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时选出来、用起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关键在人。新时代干部素质考核不是经历一两件事、表几次态就能看清楚的,必然有一个分析研判过程,要看长期表现、一贯表现和综合表现。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素质考核制度,细化考核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才能确保干部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谢谢大家!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在2024年全市干部政治素质考核案例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内容摘要:同志们:新时代的干部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的要求落实到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即干部的行为规范要求,这也是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公务员考核规定》第35条明确:“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新时代细化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落。

© 笔杆子素材库 m.jdll.cn

友情链接: 华博范文网 妙笔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