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聚焦提升“四个定力” 加强党纪学习教育
笔杆子素材库
2025-09-0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组织开展纪学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纪律严明是中国鲜明本色,是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坚强保障。印发的《关于在全开展纪学教育的通知》对广大员干部学新修订《中国纪律处分条例》提出要求,“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开展纪学教育提供了目标指引和行动遵循。
一、学纪增信,铸牢定力
旗帜鲜明讲,是马克思主义政的本质属性,是中国鲜明特征和优势。定力是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理想信念坚定,在诱惑、“围猎”、困难挫折和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的纪律具有强制性,纪律是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在方向、立场、言论、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
定力源自坚定的理想信念。强调,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经受任何风险挑战和考验、保持坚定立场和方向的“定海神针”。信念、信仰不坚定,就会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立场摇摆。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坚持的全面领导、的领导核心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也锻造了人坚如磐石的定力。的以来,将建设放在首位,统领新时代的建设,全面加强的领导,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民生活水准、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要牢牢把握新时代这个最大的。定力是保持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前提,更是提升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深刻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将的纪律建设融入的伟大事业中,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中,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新修订的《条例》在总则中增写“坚持自我革命”“推动大解决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等重要内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临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和考验,保持定力是对人的首要要求和考验。员干部要把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学贯彻和关于全面加强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心怀“国之大者”,以严明纪律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要加强能力训练和实践历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不为社会杂音所迷惑,筑牢思想防线;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深刻领会纪律在的纪律中打头、管总的重要地位,严明纪律首先要严明纪律,掌握《条例》关于纪律的负面清单,强化自我约束,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以纪律带动组织纪律、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从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战斗力;要充分认识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建设新征程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科学把握形势变化,在各类考验中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率先垂范,担当作为、积极进取,形成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强大合力。
二、知纪守规,锻造纪律定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政。纪律严明是中国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坚强保障。纪律定力,就是员干部对纪律常怀敬畏、警醒、知止之心,不为各种风险困难、利益冲突、诱惑干扰所困,严格守纪执纪,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员干部只有具备稳固的纪律定力,方能定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中国始终执行铁的纪律,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踏上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新征程。
纪规是员干部保持纪律定力的刚性约束。纪律既是管治的“戒尺”,也是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严格遵守的纪律,是做合格员的基本义务和要求。员干部要把遵守纪规作为干事作为的底线,强化纪律自觉,将他律转化内在追求,做遵规守纪的模范。从查处的腐败案例来看,腐败行为往往首先是从破纪开始的。一些员干部纪律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认为纪律是管别人的,经常给自己“松绑”,在一次次违规违纪中越陷越深;有的选择性执纪,当碰到切身利益时有意地规避纪律,打制度的擦边球,最终也躲不过法网恢恢;有的利欲熏心,破坏纪律甚至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严重损害了和形象。小节不守、小错不改,最终只会一错再错、错上加错,越出规纪底线,终会走向不归路,害己害。
严守纪规,强化纪律自觉,前提是学好纪。员干部要熟练掌握纪规的具体内容,弄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将言行举止限定在纪律的界限范围之内,不去触碰纪律的底线,不去逾越纪律的红线。新修订的《条例》是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形势任务,对和的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将新时代章要求具体化为纪律规定的实际行动。《条例》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为组织和员划出了不可触碰的底线,告诉员干部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条例》出台之时,以同志为核心的作出了在全开展纪学教育的决策部署,正是为了解决一些员干部对规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让员干部搞清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从1997年《中国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出台,到20xx年正式印发,再到的以来的三次修订,严的主基调始终贯穿其中,全面从严治越来越严、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和信心不断释放。员干部要将学《条例》作为重要任务,对照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章,新旧条款对照着学,深刻领会修订《条例》的重要意义;坚持原原本本地学、逐章逐条地学,全面准确理解《条例》内涵要义,掌握《条例》中纪律、组织纪律、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各项规定,深刻理解“六大纪律”的内在关系和具体要求;举一反三学,掰开了揉碎了学,将纪律处分条款逐渐内化于心,内化为日常行为自觉遵循,转化为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权力、积极干事作为的行动自觉。
三、明纪内省,增强道德定力
《中国章程》规定:中国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觉悟”标注了人的道德情操。一个优秀的员,也必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道德定力是信念坚定,在面对诱惑或身处困境时能始终坚守道德原则,在行为处世中慎独慎微,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条例》为员干部划出了纪律底线、立起了道德高线。广大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慎独慎微,用规纪校正思想和行动,不断提升道德修为,自觉抵制错误、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清正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定力是员干部的个人品行和操守的体现,关乎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道德定力在强化内先进性、凝聚力,影响社会发展方向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尊道重德、崇尚修德,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在道德标尺之下,人们的言行就有了量度,有了行为规范。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更迭中,虽然始终难以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但每个朝代总会出现一些清正洁、为民务实的清官吏,修身以德、洁奉公,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信念,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车轮。建以来,中国经过百年奋斗探索,找到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和“自我革命”,其中无不包含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意蕴。在201x年春季学期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告诫青年干部,“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
道德定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磨砺,不断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能力。加强的纪律建设,将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是促进员干部道德养成、道德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纪律和道德,一个是靠制度的刚性约束,为硬约束力;一个是靠思想境界的提升而得,为软约束力,但二者并不矛盾,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提升的过程。章对员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权力提出明确要求,“加强道德修养,讲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明纪律能经过日积月累提升员干部的道德养成,加强道德修养建设也能有效提高纪律的执行力。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