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关于当前巡察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笔杆子素材库
2025-04-20
巡察整改是落实直接关系巡察监督效能和群众获得感。调研发现,当前整改工作仍存在责任传导“中梗阻”、整改措施“虚浮化”、成果运用“碎片化”等问题,个别单位存在纸上整改、敷衍应付倾向,削弱了巡察利剑作用。解决这些问题亟需从压实主体责任、健全长效机制、强化跟踪问效等方面破题,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真正让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当前巡察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巡察机构问题及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整改环节沦为“后半篇文章”的盲区。部分巡察机构和人员对巡察工作的整体性认识不足,过度聚焦“前半程”的问题发现与报告环节,将巡察反馈移交视为终点,忽视“后半程”的整改落实。实践中,巡察规划、方法创新、质量评估等体系化建设多围绕发现问题展开,而对整改的跟踪问效缺乏系统性部署。部分巡察组反馈移交后即行解散,尤其是异地交叉巡察组因地域限制,难以履行整改报告审核职责,导致整改落实环节出现“空窗期”。这种“重发现轻整改”的倾向,使得整改工作缺乏持续推动力,个别被巡察单位因整改责任主体不明确或督促缺位,滋生敷衍塞责的侥幸心理,削弱巡察的震慑力。
二是问题反馈移交质量不高,整改方向缺乏精准性与可操作性。巡察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直接影响整改质效。一方面,巡察队伍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对政治巡察职能定位把握不准,存在将一般性业务问题等同于政治问题、或将表象问题简单罗列的现象。部分巡察报告对问题根源剖析不深,线索表述笼统模糊,未能明确区分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模糊地带与主观责任缺失的界限,导致被巡察单位在整改中面临“疑难杂症”的识别困境。另一方面,问题反馈的靶向性不足,存在移交对象错位问题。例如,需上级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问题被下压至基层单位、属个人廉洁问题却移交至党组织集体整改等情形,致使整……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