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材料
笔杆子素材库
2025-04-14 09:24:2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实践中,XX社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民族互嵌为主题,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个方面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绘就了一幅守望相助、共融共通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
一、空间互嵌:“两举措”互融生活空间
XX社区最大的特色,在于空间布局打破了单一民族、原有村组聚居格局,促使以血缘、地缘结构为主的传统社区向以业缘为主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转变,让各民族生活空间相互交融,奠定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第一,科学规划先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线,充分考虑搬迁安置对象基本情况,聚焦“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这一关键,注重规划。将575亩建设面积划分为民房建设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及市政道路区域三个板块,并依据地形地势将民房建设板块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在统一地基标准建设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搬迁安置户家庭的经济状况,提出了3种不同房屋楼层、10种户型供群众选择,并根据户型选择结果,在设计及投资估算时将一层户型确定为简单装修,实现直接拎包入住,尽量减轻各族搬迁群众的经济负担。此外,注重功能嵌入,建设了一个科技文化中心、一个中心广场、两处公房及两个篮球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让搬迁群众有乐居乐学的“去处”、议事协商的“在处”。第二,共建美好家园。在前期规划基础上,巧妙运用抽签方式确定宗地号,并通过确定宗地—选择户型—开工建设—工程验收—迁入新居的程序,打破原有单一民族、村组聚居的老格局,构建了XX社区汉族、彝族、傣族等11个民族互嵌式社区,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社区结构,建成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公共场域:各族群众工作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就读,既便于日常往来,又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民族群众成为“一家人”。有群众表示:“以前我的邻居和我是同一个民族,现在抽签安置后,住在我旁边的邻居可能是彝族、傣族,也可能是哈尼族、拉祜族......大家一起生活,都是一家人,我们共同奔向新生活。”空间互嵌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催化剂”,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短短几年,XX社区成为共建共事共学共乐共治共享的和谐大家庭,民族团结、美丽秀雅、和谐幸福的秀美画卷正在这里展开。
...此处隐藏,看下方获取全文...
第一,注重抓关键。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以群团组织为纽带、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以少年儿童为抓手,通过“放飞心愿 拥抱未来”亲子游园会、七彩假期、民族团结主题晚会、红色石榴籽推普活动等,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引导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第二,注重树榜样。推行善行义举榜,坚持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身边小事做起,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以“榜样人物”传递身边正能量,切实提升道德感染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生产生活氛围。第三,注重抓日常。依托村庄事务,如义务劳动,促进各族群众相知相交。社区一组有两个“罗有安”:一个是从纸厂而来的汉族,一个是从平田迁入的彝族。他们在小组打扫卫生中相识后常来常往,两家孩子也在交往中产生感情,现在已经成家并有了下一代,真正从两家人变成了一家人。今天的XX,正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结成一个大家庭,共同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